本站首页  | 

必威BETWAY官网研究生暑期学校暨高端学术讲坛--“前沿与探索”模块顺利闭幕

2022年07月18日 17:39    浏览次数:

2022年7月16日,必威BETWAY官网“电子信息学术前沿与行业发展”研究生暑期学校暨高端学术讲坛“前沿与探索”模块胜利闭幕,六位海洋、资源、空间探测等前沿领域的专家为师生们奉献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22年7月8日上午,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郑荣儿教授带来了题为“深海原位光谱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 的首场“前沿与探索”模块报告。郑教授充分考虑到了同学们的专业差别,报告循循善诱。在“讲故事”分享科研经历中,同学们了解到我国在海洋探测领域所遇到瓶颈以及国家海洋战略规划;再以“讲概念”的方式普及了Raman、LIBS等光谱技术,AUV、ROV等各类观测平台;最后“讲案例”具体介绍了近年来在深海原位光谱技术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整整3个小时的报告,国家海洋战略、技术瓶颈、科研方向的选择和调整、海洋探测平台、激光光谱技术等信息量满满;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科研的热情、做事的认真态度自然流露,同学们深受感染。在交流问答环节,郑教授鼓励研究生新生明确自己“想成为的人”,并为之努力。报告由毕云峰教授主持,来自必威BETWAY官网、海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23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场学术报告。

图1. 郑荣儿教授讲座

7月12日,第二场报告邀请西安交通大学领军学者、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电磁探测技术实验室客座教授刘海文作为主讲嘉宾,报告题目为“深空探测技术开启6G通信时代”,报告由严发宝副教授主持。刘海文教授从空间(卫星)互联网的概念和优势切入,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空间互联网(6G)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并对2035年中国的智慧网络进行了一系列美好展望。在报告的第二部分,刘海文教授结合自己的科研历程和科研成果向同学们介绍了高灵敏度接收技术在5G、6G、空间探测、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为同学们展示了3D打印天线、超导微波器件、超低噪声放大器等团队的前沿技术成果和毫米波技术的前沿应用。报告充实精彩、科普性强,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报告结束后与会的研究生就自己关心的技术问题与刘海文教授热切交流。

图2.刘海文教授讲座

7月13日,中南大学柳建新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做了“信息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探领域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严发宝副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柳建新教授介绍了地球物理勘探的手段及应用场景,阐述了广域电磁法在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优越性,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探测方面的应用,展望了未来先进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柳教授的报告内容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深入浅出地引出了信息技术在探测领域的重要性,报告内容精彩纷呈。

图3.柳建新教授讲座

2022年7月14日,“前沿与探索”模块第四场报告邀请安徽大学孙玉发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报告题目为“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及其快速分析方法”,报告由杜清府教授主持。孙玉发教授从飞机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开始,介绍了两种技术多种实现方法,通过实际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雷达电磁波散射截面减缩的研究意义。随后,孙玉发教授从电磁波理论层面重点讲述了复杂目标电磁散射特性的快速分析方法,即稀疏矩阵规则网络法(SMCG)、特征基函数法(CBFM)、渐近波形估计技术(AWE)等方法。报告结束后,与会的研究生和准研究生向孙玉发教授热切提问,孙玉发教授也一一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这场报告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受到同学们热切欢迎。

图4.孙玉发教授讲座

2022年7月15日,“前沿与探索”模块第五场报告邀请齐鲁工业大学大学李彬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报告题目为“四足机器人稳定运动控制与环境感知算法的研究与实现”,必威BETWAY官网宋勇教授主持了本次报告。李彬教授从四足机器人及环境感知相关理论出发,给出了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框架,并系统地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在四足机器人运动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案例,包括四足机器人循迹跟踪算法与实现、四足机器人避障与目标跟随、基于UWB和3D激光雷达的四足机器人自主导航以及基于视觉的四足机器人爬楼梯步态规划与控制等。李彬教授最后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了总结与展望,并针对师生感兴趣的学术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

图5.李彬教授讲座

2022年7月16日,中科院光电所顾乃庭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基光学望远镜发展和应用”的报告,报告由必威BETWAY官网严发宝副教授主持。顾乃庭研究员系统地总结了课题组近年来的主要研究工作,介绍了地基光学望远镜地发展历程,分享了光电技术在光学望远镜中的应用。此外,顾研究员对信息技术在光学望远镜中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次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通过本次学术活动,参会同学对信息技术和学科交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图6. 顾乃庭研究员讲座

六位专家的报告涉及光、电磁、通信、息处理、机器人智能控制等诸多技术领域,内容与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紧密相关,1300多人参会聆听了“前沿与探索”模块系列报告。通过报告,研究生对电子信息技术在各前沿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开阔了视野,对员工专业方向的确定和兴趣的培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附:“前沿与探索”模块报告专家简介

郑荣儿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荣誉理事;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海洋光学专家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技术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激光生物学报》副主编,国际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B 顾问编委。在基于激光技术的深海原位化学传感器关键技术方面拥有多项国内授权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已培养研究生62人,27人获博士学位,35人获硕士学位。先后获得青岛市优秀教师、市“巾帼建功”活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长期致力于发展基于激光光谱技术深海原位传感技术,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研制完成了我国首台深海原位激光拉曼光谱仪,研发的系统和水下多光谱联合探测关键技术在海底长期观测、热液冷泉极端环境探测中得到应用,研发的设备于2011年和2021年两次入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展。

刘海文

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德国洪堡学者、日本东京大学JSPS学者、陕西省深空探测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联合和地区项目4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日本学术振兴学会、德国洪堡基金会、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20余项课题研究。共发表SCI论文150余篇(IEEE汇刊80余篇);曾荣获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2次;授权发明专利1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和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次。担任国际权威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F and Microwave Computer-Aided Engineering(SCI影响因子:1.6)EIC主编。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超导分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微波与电路系统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微波毫米波电路与MMIC芯片系统、5G/6G通信新型天线与阵列、空间通信与深空探测技术方面的研究。

柳建新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经理、“有色资源与地质灾害探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组成员。长期从事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勘察领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其研究成果在100多个矿山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在广西泗顶铅锌矿外围、湖南江永铅锌银矿外围、云南保山立扒郎、内蒙额尔古纳东郡等多个矿山或成矿区带的深部隐伏矿勘探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找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缓解了矿山和委托单位的接替资源危机,为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孙玉发

安徽大学教授,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经理,长期从事计算电磁学及应用、无线通信与电磁兼容、天线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省部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开发等科研项目18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篇,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1部,荣获安徽大学青年 教师教学优秀二等奖,先后被评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安徽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担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等学校电磁场教学与教材研究会理事、中国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常务理事、《电波科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李彬

齐鲁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于2005和2012年分别获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运筹学与控制论和betway88必威东盟体育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的硕士、博士学位,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网络、足式机器人控制算法、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山东省青年创新团队“机器人-环境智能交互团队”负责人,济南市“机器人智能环境感知与自主学习算法研究及应用”科研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项和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横向课题3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

顾乃庭

中科院成都光电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中国光学学会光学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专业方向为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分辨力成像技术,主攻光学望远镜、光场探测及偏振成像技术研究和系统研制。围绕我国某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及国际前沿科学探索需要,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装备研制,作为课题负责人、副总设计师等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装备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项,累计科研经费6000余万元。


文/毕云峰、严发宝、杜清府、宋勇   图/王成优    编辑/郭楠